【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】重温《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》
发布时间:2022/3/7 20:13:42
《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》甄选了焦裕禄工作生活中的名言故事80则,诠释了焦裕禄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”的公仆情怀,凡事探求就里、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的求实作风,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”的奋斗精神,艰苦朴素、廉洁奉公、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的道德情操,再现了焦裕禄作为优秀的县委书记、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,回望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。
《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》第二则
没有办法,就到群众中去;办法总会比困难多,到群众中走一走,就会找到。——焦裕禄
1956年12月,焦裕禄从大连起重机器厂实习结束后,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。一金工车间9米铁床、8米龙门刨、6米立车、5米滚齿机等大型设备,都需要空中行车起吊,可起重达60吨的大行车怎么运进车间,却成了难题。厂长纪登奎安排运输科副科长孙峰负责。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,孙峰感到为难, 便找焦裕禄商量,焦裕禄笑着说:“这个好办,告诉你一个秘诀,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。那就是,'没有办法, 就到群众中去'。”
于是,焦裕禄、孙峰主持召开了业务骨干座谈会,集思广益。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,焦裕禄和大伙一起奋战了 10 多个小时,最后通过借用一金工车间露天的铁路专线,采用千斤顶升高、轨道平车两头抬、进入室内再换木杠滚筒手工作业的办法,顺利完成了任务。焦裕禄兴奋地说:“摆弄这个大家伙,不虚心当学生、向明白人请教是不行的。”
后来焦裕禄到兰考后,一次下乡调研时,看到有个大爷在刮碱土,就主动上前请教。老大爷说:“‘沙压碱,赛金板’,可以用沙来压碱;还可以挖沟排碱,犁一条小沟,水压下来,碱往上泛,沟底是好土,这样的土还容易发苗,不过这是个笨办法。”焦裕禄却很兴奋,说:“深翻压碱,这个办法好。任何时候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在办公室里拍疼了脑袋想不出的办法,到群众中走一走,就会找到。要想解决问题,就得去调查研究。”焦裕禄同志沉下身子到田间地头,放下架子住牛棚,深入调查研究,挖出了“三害”问题的症结。、
怎样的党员才能算是合格党员,焦裕禄同志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。“要做人民的先生,先做人民的学生”,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的现在,都必须始终坚持“一切依靠群众、一切为了群众,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”的群众路线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想造福一方百姓,就必须先到群众中去,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;要拜人民为师,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和意见,多积累群众先进生产技术和知识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以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,攻坚克难、共谋发展。
文章摘自:《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》
分享到: |